2021525日,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刘保民一行在苏州市司法局王侃局长、杨军卫副局长以及苏州市苏城公证处殷岳亮主任等的陪同下来到苏城公证处本部进行实地指导调研。刘厅长在听取了殷岳亮主任关于“苏城存证”APP相关介绍外,还重点了解苏州市公证业务的大数据及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情况。
2020年江苏省提出:“强化先进技术支撑,紧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发展,推进相关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应用。支持当事人依法使用时间戳、区块链等方式保全证据,提高知识产权取证和举证效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市苏城公证处投资研发了江苏省首个区块链知识产权存证平台——“苏城存证”APP,利用新兴区块链技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实现当事人自主取证、公证处后台存证,拓宽维权途径,破解知识产权“举证难”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信任力+公证国家公信力的双重增信作用,实现对于知识产权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保护,将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从事后维权延伸至事前预防,提高保护深度,让权利人敢于维权、勇于维权。2021年初,首例“苏城存证”管存公证书被沈阳法院成功采信。
档案公司详细介绍了苏州公证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关于公证档案影像资料转化应用、公证数据信息分析应用、当事人亲属关系等个人信息应用、诚信信息应用、办证风险预警等功能,借助苏州市公证业务的大数据平台将公证办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调查、取证、核实等环节由原来当事人提供证明后,公证处核查人员进行逐一核查的模式,向“大数据”核查转变,在减少公证员办证风险的同时,真正做到了提升效能,优化公证服务,不断深化公证的“放管服”改革。
苏州市司法局近些年来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和沟通,先后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征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苏州市电子证照库的数据信息互通,使得企业、当事人在办理银行、不动产等业务上更加便捷;同时苏州市司法局也加快推动“区块链+公证”在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海关等单位的软件研发,实现阳光文明执法,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公证业务有机结合,将大数据被动式访问转为主动服务,为苏州市公证行业打破行业壁垒,不断赋能“大数据+公证”的发展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厅长对苏州市公证行业在大数据及区块链的开发和运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加强公证卷宗质量管控,以全省公证卷宗质量评定标准为依据,完善办证要素;二是增加当事人评价系统,做到一证一评价;三是善用数据信息研判,为管理者服务、为决策服务;四是探索对接公证收费系统;五是加强虚假数据、不良信用预警模块功能应用,加快横向数据互通互享,打破数据壁垒。